想要知道ISO認證 要求優惠產品如何?看視頻就知道!看視頻,選產品更明智!
以下是:海口美蘭ISO認證 要求優惠的圖文介紹
ISO14000認證記錄與信息管理包括哪些內容 記錄是環境管理體系運行的證據,它包括: 1. 法律、法規、標準對組織的規定要求 2. 有關的許可證要求 3. 環境因素及其影響評價 4. 培訓記錄 5. 檢查、校準和維護活動記錄 6. 監測記錄 7. 事故記錄及修正措施 8. 供應方和承包方的有關信息 9. 自我審核和管理評審記錄 10. 產品標識方面的數據,如:成份、性狀數據 11. 不符合記錄 12. 審核、評審記錄
1、 符合性 質量體系文件必須做到以下兩個符合性: (1) 符合企業的質量方針和目標; (2) 符合所選質量保證模式標準的要求。 這兩個符合性,也是質量體系認證的基本要求。 2、 確定性 在描述任何質量活動過程時,必須使其具有確定性。即何時、何地,由誰,依據什么文件,怎么做及應保留什么記錄等必須加以明確規定,排除人為的隨意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過程的一致性,才能保障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3、 相容性 各種與質量體系有關的文件之間,應保持良好的相容性,即不僅要協調一致不產生矛盾,而且要各自為實現總目標承擔好相應的任務。從質量策劃開始就應當考慮保持文件的相容性。 4、 可操作性 質量體系文件都必須符合企業的客觀實際,具有可操作性。這是文件得以有效貫徹實施的重要前提。因此,應該做到編寫人員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使用人員及時反饋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力求盡快改進和完善,確保文件可以操作且行之有效。 5、 系統性 質量體系本應是一個由組織結構、程序、過程和資源構成的有機的整體。而在體系文件編寫的過程中,由于要素及部門人員的分工不同,側重點不同及其局限性,保持全局的系統性較為困難。因此,應該站在系統高度,著重搞清每個程序在體系中的作用,其輸入、輸出與其他程序之間的界面和接口,并施以有效的反饋控制。此外,文件之間的支撐關系必須清晰:質量體系程序要支撐質量手冊,即對質量手冊提出的各種管理要求都有交待、有控制的安排。作業文件也應如此支撐質量體系程序。 6、 簡化 簡化可獲得如下效果: (1) 節省; (2) 減少差錯; (3) 降低人員素質和培訓要求。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員的流動性增加,簡化的效果更明顯。一個簡化的系統(過程)是更為可靠的系統(過程)。 7、 優化 每個程序和過程都應權衡風險、利益和成本,尋找 的折中,從而實現在特定條件下的優化目標。 研究優化,首先要明確目標,然后要搞清約束條件(包括各種可能的負面效應),并找出其間的規律才能尋求 方案。 這種優化的思路和方法應貫穿于文件編寫全過程。在文件實施中要繼續進行動態優化,才能獲得 增值效果。 8、 是質量保證的精髓。在體系文件編寫中,要預先對可能的各影響因素作出有效控制的安排。對質量策劃活動,更應給予特別的關注。還應注意如何發現潛在的不合格因素并施以措施。 9、 獨立性 在關于質量體系評價方面,應貫徹獨立性原則,使評價人員獨立于被評價的活動(即只能評價與自己無責任和利益關聯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評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公正性。同理,在設計驗證、確認、質量審核、檢驗等活動中,貫徹獨立性原則也是必要的。 10、 區別 在各種管理活動中要反對一刀切,實行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從問題的重要性和實際情況出發決定對策。如產品質量特性重要度分級、內部審核計劃安排、設備、工裝、檢測設備和計量器具等管理活動中,更宜體現區別對待,分清輕重緩急,以便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需要的方向上去。 11、 閉環 任何管理活動的安排均應善始善終,并按照PDCA循環力求不斷改進。開環意味著管理中斷,半途而廢,前功盡棄。閉環也是檢查質量體系運行是否正常的一個有效方法。在閉環管理中,不斷檢查和評價管理的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要求,是至關重要的。如合同管理,應從接受合同前的評審、合同執行中的控制與協調,直到能按質、按期交付實施全過程閉環管理。接口控制不良是造成開環的“常見病”。 12、 制衡 在管理職責方面,從機構的設置、職能的分配,職責、職權的賦予和相互關系,都應注意到權力的制衡原則,只有權力受到制約,才能避免質量體系過分依賴某一個,才能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以保證當偏離質量方針、目標和標準要求時能及時糾正。 有的企業進行機構“改革”,為了強化生產指揮,將采購、檢驗、生產、技術均歸于一統,其結果生產任務、計劃雖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但產品質量卻明顯滑坡。 有些企業沒有獨立的檢驗部門,獨立的質管部門,使得監督、檢驗把關的職能難以實施到位。 13、 補償 所謂補償就是對復雜事物,運用調節的方法來控制其達到規定的要求。例如,在一個復雜的尺寸鏈中,要保證 裝配的封閉環的尺寸精度,簡單而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加補償環后,通過補償環來調節,從而控制封閉環的精度。在質量管理中,也可以運用這一原理,改善控制的效果。如設備、工裝、檢測設備、計量器具的檢查,校準周期就可作為一個補償環節,通過及時調節周期,可實現更有效而節省的控制。 14、 動態控制 ISO9000標準要求對質量體系實施動態管理。從顧客的質量要求,到體系文件和質量活動都應該著眼于動態控制。 實施動態控制,要求不斷跟蹤情況的變化和運行實施的效果,并及時、準確反饋信息,調整控制的方法和力度,從而保證質量體系具有健壯性,能不斷適應質量體系環境條件的變化,持續有效地運行
博慧達ISO9000認證(??谑忻捞m區分公司)座落在光明新區公明街道風景北路鑫安文化大廈,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環境便利。 公司主營: ISO9000認證,公司以滿意服務、精品工程為宗旨,以技術出眾、領先潮流為信念,以專業專注、誠信務實為商德,以造福人類、產業報國為志向,同八方賓朋攜手共進,描繪更美好藍圖。
齊ISO50001認證信息交流? ISO50001認證信息交流包括內部溝通與外部溝通,企業應根據不同的溝通對象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保障信息傳遞的順利、暢通。 一、信息交流的內容 內部交流的信息主要包括:各部門的職能; 管理者和管理層的節能決策;能源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及作業指導書;適用的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及其他要求;能源方針、能源目標指標實現情況;能源基準、能源績效參數;識別評價出的能源使用及主要能源使用;節能技術或管理經驗;對影響能源績效的關鍵特性定期監視、測量和分析的結果;能源管理實施方案的實施情況及效果;能源評審、內部審核、管理評審及外部評價的結果;不符合及糾正措施;體系運行的信息,如生產運行調度信息、能源績效參數及時反饋信息。 外部交流的信息主要包括:企業的概況;企業能源管理手冊、能源方針、能源目標指標;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和其他要求的更新;節能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對能源利用的要求及發布的政策,如節能監察機構出具的節能監察報告;外部機構對于企業能源利用效率的反饋,如能源利用檢測報告、能源審計報告、熱工測試報告等;與產品、能源利用有關的信息;能源基準、能源標桿的信息;與企業能源績效有關的信息,包括發展趨勢;可供采用的改進能源績效的信息;財務信息,如成本節約或能源項目投資;成熟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節能技術;其它需要與外部溝通的信息。 二、信息交流的方式 1.內部交流的方式 如運行調度指揮系統、文件、會議紀要、公告欄、意見箱、網站、電子郵件、日常生產高度會議、內部談話、ERP辦公系統等。 2.外部交流的方式 三、信息交流的原則 1.準確原則 2.及時原則 3.優先原則 四、建立信息交流機制 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明確部門和職責 2.確定方式和內容 3.制定制度和措施
ISO9001:2008標準的0.2條款用較大篇幅闡明了過程方法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應用,強調了過程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體要求。4.1"總要求"的"注"指出,"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應當包括與管理活動、資源提供、產品實現和測量有關的過程。"該條款要求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管理這些過程。"按照《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方法指南(ISO/TC176/SC2/N544R)》所述,ISO9001:2008標準4.1a)~f的要求就是實施過程管理方法的具體內容和要求。這充分說明,新標準的思路、理念及其總要求都以過程為基礎,其基本原則之一是采用過程方法管理組織。 如果采用過程方法管理過程,就抓到了要害和質量管理活動的本質??梢?,只有抓好過程的管理和控制,把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落實到產品上,才是ISO9001:2008標準的終目的。按過程方法管理組織由質量管理的基本理念所決定,是質量管理工作深化的具體體現。 采用過程方法管理質量管理體系有很多優越性:有利于對過程進行連續的控制;有利于識別過程和顧客的需求,更好地體現"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原則;有利于開展質量策劃活動,明確過程的目標和要求;有利于了解、協調和確定過程內部和過程之間的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從而明確過程的流程和程序;有利于明確過程中的職責和權限,加強協調合作和溝通;有利于確定過程所需的文件,增強文件的實用性;有利于加強對過程的監視、測量、數據分析和控制;有利于實施PDCA動態循環管理,實施持續改進,確程增值;有利于增強顧客滿意,使組織得到發展。 一、組織如何采用過程方法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1、按照4.1條款的要求,認真開展對過程、體系的策劃。策劃的內容應涉及體系的全部過程。要識別過程,明確過程的輸入、輸出及活動,明確需求及其流程;確定過程的作用及其指職責的分配;確定過程所需的資源、信息及其所需的文件;確定對過程實施監視、測量及有效控制的方法;按組織的方針確定過程的目標及如何評價過程的有效性,實施持續改進。通過策劃活動識別需求,是應用過程方法的前提和基礎。 2、要采用以過程管理為主導的方法,對現行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評審,確定要達到過程管理模式而需要進行的改進和提高。必要時,采用以過程管理為主導的方法重新設計管理體系。 3、按標準要求制定、修改質量管理體系文件。體系是通過文件表述的,文件使體系運行的重要依據。過程分析應成為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所需文件數量的途徑,不應以文件來決定過程,而應由過程來決定文件,把過程、體系的策劃作為制定、修改文件的基礎??衫眠^程圖、流程圖方法加深對過程的理解,加強對過程有效運行的控制。應將采用過程方法管理組織的理念體現在體系文件中。 4、開展以過程管理體系為主導的培訓工作。應確定以過程管理為主導的培訓項目,增強全員的顧客意識、過程意識、尤其要提高運用過程方法的意識,自覺按過程方法的要求對體系實施管理。 5、進行質量管理體系試運行,進行內部審核。按過程管理要求,并通過符合性的證據評價過程、體系的有效性。 二、組織如何采用過程方法保持質量管理體系 1、組織的領導應按標準的思路和理念,以過程管理為主導建立體系,確保資源的獲得,確保體系所需的過程得到建立、實施和保持,并提供相應的組織保證。應明確標準第4~8章是實施過程方法的范圍,0.2條款在a)~d)中強調的四個方面,是實施過程方法、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 2、對每一個過程(包括產品實現所需的過程、質量管理體系體系實施所需的過程),都應按照標準4.1條款a)~f)提出的具體要求實施連續的控制。應使過程達到期望的結果,以體現過程管理的連續性。 3、將以過程為基礎的質量管理體系模式,作為一個體系的大過程實施系統的管理,把各過程有機地聯系起來。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和理解,有利于實現組織的方針和目標。過程方法應與管理的系統方法結合實施,以體現過程管理的系統性。 4、突出過程間的相互作用。應用過程方法拓寬了標準的內容和要求,如以顧客為關注的焦點、顧客滿意、質量管理體系的策劃、職責權限與溝通、資源管理、過程的監視和測量、數據分析、持續改進等。這些內容都是過程方法應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互相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體現了過程管理的關聯性。 5、實現過程管理的程序化和定量化。管理過程和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要有符合運行對象需要的合理程序,這樣過程才能有效運行。所以,程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應加強監視和測量,通過數據分析反映過程中各種因素之間的動態關系,反映過程的輸入和輸出特性及其活動和業績,實現過程的量化管理。這是進行過程管理和控制的兩個重要環節,體現了過程管理的可控性。 6、對過程實施PDCA動態循環管理,促進過程增值。要對每個過程循環開展策劃-實施-檢查-改進活動,及時對質量目標的實現情況、產品質量、過程能力、顧客滿意度進行考核,促進組織持續進行改進過程的能力和業績,以體現過程管理的有效性。 三、組織如何采用過程方法改進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1、開展過程的評價,識別改進的區域。對過程進行評價,應回答ISO9001:2008標準2.8.1條款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過程已被識別并適當規定;職責是否已被分配;程序是否得到實施和保持;在實現所要求的結果方面,過程是否有效。通過過程評價,尋找改進的輸入。 2、通過對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識別改進產品、過程、體系的機會。其中,顧客(包括內部和外部)對過程輸出滿意與否的反饋,是持續改進過程的根本輸入,也是做出準確決策的依據。 3、完善質量方針,實施目標管理。明確產品、過程、體系的質量目標要求,建立目標管理體系。應不斷改進、完善、充實、提高質量方針、目標的要求,以實施改進。 4、建立有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糾正和措施三個環節組成的自我完善機制,實施有序的管理。要以過程那為基礎,按照過程方法的要求,以過程的有效性為目的開展內部審核活動。通過故管理評審做出科學、合理的改進決策。通過糾正和措施提高組織滿足要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