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囯勁合金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生產的 材料產品遠銷國內各大省市,以質量穩定、價格優惠、 材料產品過硬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一致好評。真誠希望與老客戶繼續合作,與新客戶建立關系--攜手并進,共創輝煌。
并重組、轉型升級等方面的工作還僅僅局限于個別企業,沒有形成整體突破。三是明年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難度加大。隨著鋼材價格明顯回升,停工停產企業數量減少,特別是應依法關停的企業須徹底關停。而且中央獎補政策實行早退多獎,客觀上獎補激勵效應逐步減弱,債務處理需要政策支持,明年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難度將進一步加大。2016年需壓減產能4500萬噸。按照目前各地報送的進度,9月底鋼鐵化解過剩產能已經完成80%以上,部分地區和中央企業已經提前完成全年任務,預計10月底可以完成全年壓減任務,并有望超額完成。
這表明,鋼鐵去產能從7月底開始迅猛加速。當時,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還稱,鋼鐵業退出產能僅完成全年總任務量的47%。
大力去產能的效果也早已開始體現。在今年前2個月延續連年虧損局面之后,從3月開始,鋼鐵業扭虧為盈,盡管盈利水平仍然很低。中鋼協稱,1-9月會員企業累計實現利潤252.06億元,銷售利潤率1.27%,在工業行業中仍為較低水平。
對此,中鋼協在新聞稿中指出:
3月份以來企業能夠保持盈利,主要是由于企業理性生產促進鋼價合理回升以及加大降成本力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據中鋼協監測,今年以來鋼材價格整體呈現上漲態勢。截至10月21日,鋼材綜合價格指數79點,同比上漲19.17點,較年初增長22.63點。
與此同時,鋼材庫存總體水平也低于上年同期。9月末全國主要市場鋼材社會庫存量為941萬噸,同比下降8.3%。
隨著鋼材價格上揚,粗鋼產量今年也開始呈現逐步釋放態勢。在前兩個月仍同比下降之后,全國粗鋼產量從3月以來已連續7個月處于增長狀態。中鋼協強調,增量主要來自非會員企業。
粗鋼表觀消費量今年則一直處于下降區間,但降幅逐月收窄,到9月由負轉正,同比增長9.57%。前9個月,粗鋼表觀消費量達到5.26億噸,同比增長0.05%。
中鋼協同時表示,目前鋼鐵行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包括:
一是化解過剩產能工作仍然艱巨。部分地區存在化解任務平攤和一刀切的做法。
二是非會員企業粗鋼產量擴張明顯。鋼協會員企業承擔了今年去產能的極大部分。在非規范企業中存在相當規模的落后產能。這部分企業受利益驅動繼續生產甚至增產,對于鋼鐵行業轉型升級不利。先前已停產的一些企業又恢復了生產。
產品結構調整帶來的直接好處便是節能減排效果明顯,2015年山東省重點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591.24千克標煤,與2013年的598.02千克標煤相比下降6.78千克標煤,接近目標值的要求。
重點鋼鐵企業噸鋼煙粉塵排放量0.71千克,噸鋼SO2排放量0.70千克,與2013年0.73千克和1.17千克相比分別下降0.02千克和0.47千克,已經提前達到了目標值。率維持平穩態勢,匯率平穩將推動出口總體穩定,未來幾個月出口增速將延續幅下跌態勢。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劉濤表示,三季度出口增速可能面臨較大壓力。外貿先行指標不樂觀。5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3.1,較上月回落0.7。全球主要經濟體復蘇前景仍存較大不確定性,特別是近期美國就業數據顯著低于市場預期,我國外需環境并未出現根本性改善。
劉濤稱,商務部近期對全國20個省市調研的情況表明,企業普遍反映今年外貿形勢總體上比去年更加復雜、嚴峻,困難有加劇的趨勢。從去年月度出口情況來看,去年6-12月的出口基本維持在1895-2230億美元之間,較高基數導致今年三季度及以后實現同比正增長的難度不小。
關于進口,劉濤表示,三季度進口增速可能出現反復。從近期美國核心PCE物價指數、非農就業等低于預期來看,短期內難以達到美聯儲設定的加息底線。受美國經濟不及預期影響,包括原油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階段性回調,中國進口商品數量可能隨國內投資需求、庫存空間等變化出現波動。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分析師謝亞軒表示,下半年進口繼續受需求制約。下半年國內需求可能仍然偏弱,但大宗商品價格如果維持在當前的價格之上,在同比影響上有利于進口增長。由于中國對大宗商品以進口為主,出口較少,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企穩和反彈可能使得今年中國的外貿順差規模略小于去年。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2016年中國經濟前景分析》報告認為,今年中國進口降幅可能收窄,全年進口增速預計下降5%—7%。
退歐影響或傳導
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出口面臨的壓力增加。一方面,下半年美聯儲可能會加息,美元指數將震蕩偏強。出于防范金融風險的考慮,下半年兌美元匯率將有管理地保持區間穩定,導致對其他貨幣,給出口增加下行壓力。另一方面,歐盟是中國的貿易伙伴,如果英國終退歐,將給中國外貿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據商務部統計,去年歐盟連續第11年成為中國大貿易伙伴,中國連續12年成為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假如英國退歐導致歐盟出現新一輪衰退或悲觀預期,其影響將通過貿易和投資鏈條傳導至中國。歐盟為中國大貿易伙伴,中國外貿受到的影響尤甚,從而加大經濟下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