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糾結于文字描述了,觀看視頻,讓認證FSC認證靠譜商家產品為你展現真實魅力!
以下是:認證FSC認證靠譜商家的圖文介紹
ISO10012認證要求應設計并實施計量確認,以確保測量設備的計量特性滿足測量過程的計量要求。 ISO10012計量確認包括測量設備校準和測量設備驗證。 ?測量設備的操作者應得到與測量設備計量確認狀態有關的信息,包括所有限制和特殊要求。 用于確定或改變計量確認間隔的方法應用程序文件表述。計量確認間隔應經評審, 每次對不合格的測量設備進行維修、調整或修改時,應評審其計量確認間隔。 在經確認的測量設備上,對影響其性能的調整裝置進行封印或采取其它保護措施,以防止未經授權的改變。 封印或保護裝置的設計和實施應保證一旦改變將會被發現。 計量確認過程程序應包括當封印或保護裝置被發現損壞、破損、轉移或丟失時應采取的措施。 適用時,計量確認過程的記錄應注明日期并由授權人審查批準以證明結果的正確性。 應保持并可獲得這些記錄。 指南 記錄短的保存時間決定于許多因素,包括顧客的要求,法律法規要求和制造者的責任。有關測量標準的記錄可能需要 保存。 計量確認過程記錄應證明每臺測量設備是否滿足規定的計量要求。 ??? 需要時,記錄應包括: a). 設備制造者的表述和 性標識、型號、系列號等; b). 完成計量確認的日期; c). 計量確認結果; d). 規定的計量確認間隔; e). 計量確認程序的標識(見6.2.1); f). 規定的 允許誤差; ?g). 相關的環境條件和必要的修正說明; h). 設備校準引入的測量不確定度; ?i). 維護的詳細情況,如調整、維修和修改等; ?j). 使用限制; k). 執行計量確認的人員標識; ? l). 對信息記錄正確性負責的人員標識; ?m). 校準和報告以及其它相關文件的 性標識(如編號); ??n). 校準結果的溯源性的證據; ??o). 預期使用的計量要求; p). 調整、修改或維修后的校準結果以及要求時的調整、修改或維修前的校準結果。 計量職能應確保只有經授權的人員才允許形成、修改、出具和刪除記錄。 應對作為測量管理體系組成部分的測量過程進行策劃、確認、實施、形成文件和加以控制。應識別和考慮影響測量過程的影響量。 每一個測量過程的完整規范應包括所有有關設備的標識、測量程序、測量軟件、使用條件、操作者能力和影響測量結果可靠性的其他因素。測量過程控制應根據形成文件的程序進行。 應根據顧客、組織和法律法規的要求確定計量要求。為了滿足這些規定要求而設計的測量過程應形成文件,并確認有效,必要時,征得顧客同意。 對每一測量過程,應識別有關的過程要素和控制。要素和控制限的選擇要與不符合規定的要求時引起的風險相稱。這些過程要素和控制應包括操作者、設備、環境條件、影響量和應用方法的影響。 測量過程應在設計的受控條件下實現,以滿足計量要求。 受控條件應包括: a)???? 使用經確認的設備, b)???? 應用經確認有效的測量程序, c)???? 可獲得所要求的信息資源, d)???? 保持所要求的環境條件, e)???? 使用具備能力的人員, f)???? 合適的結果報告方式, g)???? 按規定實施監視。
在IATF16949認證中,這些項目需要形成過程: 1、產品的管理 2、管理校準/驗證記錄 3、人員培訓需求、質量意識的管理 4、內部審核人員的能力 5、員工授權和激勵過程 6、記錄的保存管理 7、顧客工程規范的管理 8、特殊特性的識別和管控 9、供應商的選擇過程 10、供應商的控制類型和程度 11、采購品的法律法規的符合性 12、供應商的監視 13、二方審核 14、生產維護 15、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 16、產品和生產過程更改的控制 17、過程控制臨時更改的管理 18、返工產品的控制,驗證對原規范的符合性 19、返修產品的控制,驗證對規范的符合性 20、不合格品的處置過程 21、內部審核過程(方案、計劃、實施記錄、糾正措施) 22、問題解決過程 23、適當防錯方法的使用。 24、持續改進過程
襄陽(十堰)GJB9001C認證對需要證實性能,而又無法完整、有效或經濟地實施產品檢驗的過程進行識別,并對這些過程進行 確認。例如焊接、粘接、硫化、熱處理、表面涂覆等。這些過程應以成文信息明確。確認過程能力通常是考核人、機、料、法、 環、測等相關因素的影響。確認的范圍應覆蓋產品實現的相關過程以及與該過程有關的相關產品。確認的時機應在過程正式用于 產品和服務提供的過程實施運行前進行,即先進行"確認",后用于產品和服務提供的"實施"。組織應在規定的時間間隔或過程條 件發生變化時實施再確認。 襄陽(十堰)GJB9001C認證通常情況下確認活動按以下要求實施∶ 1)明確確認過程的范圍,考慮覆蓋產品實現的相關過程以及與該過程有關的相關產品; 2)預先規定需確認的具體項目、內容、擬獲得的結果(質量特性)驗證方法、合格判定準則以及審查和批準的程序; 3)進行設備認可和人員資格鑒定。應規定確認過程所需生產設備、監視和測量設備的能力(精度和鑒定狀態等)要求,按照規定 的能力要求對擬使用的生產、監視和測量設備的能力進行認可,包括對設備的精度和狀態進行認可;對過程參與人員的資格,包括 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等提出要求,并確認其資格能滿足該過程的作業要求; 4)規定過程的方法和程序,如過程參數、工作環境、操作程序等; 5)按以上策劃的要求實施確認,驗證過程輸出結果,證明其符合接收準則; 6)經評審和批準后,將相關內容納入工藝規程或作業指導書,作為特殊過程的控制要求,這些控制要求應與確認時的方法和程序 相一致; 7)為了證實對確認過程的控制,應記錄確認過程的有關人員、設備、過程參數、檢驗試驗結果、評審和審批等確認時的信息。 (7)識別易產生"錯忘漏"的薄弱環節,制定防止人為錯誤的措施。包括操作技能培訓、防錯技術及措施的利用、設置報警裝置、 采用自動控制等。還包括糾正人為錯誤后的技術總結和舉一反三等措施。 (8)實施放行、交付、交付后活動的控制。按本標準8.2.2條款的要求和8.1運行策劃的安排對產品放行、交付、交付后的活動實 施控制,具體活動參照8.6和8.5.5條款要求實施。應依據策劃的安排實施控制,如應明確放行(工序間的轉序)的約束條件、交 付(指交付給顧客)的約束條件(如組織完成了規定的檢驗和試驗并確認符合接收準則后方可交付產品和服務),確保向顧客交 付的產品經檢驗(試驗)符合驗收標準。按規定(合同、技術協議、承諾)的要求開展交付后活動。 (9)控制數字化制造過程。確定數字化制造所需的應用技術,提出相應的控制要求,規范信息格式、數據接口、電子簽名、版本 控制等。 (10)控制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和其他輔助材料。應按8.3.5 設計和開發輸出給出的采購的適當信息,對原輔材料進行控制。原輔 材料應經進貨檢驗且有合格證明文件并符合使用條件。 (11)控制用于生產過程的計算機軟件。如數控加工、整機操控、調校用的程序,在正式用于生產和服務提供前進行確認,并履 行批準手續。確認可通過樣件試加工的方法驗證等能夠證實軟件能力滿足策劃要求的適當方式進行。也包括生產和服務使用的計 算機軟件,應關注條款k)與條款i)之間的關聯,采取相適應的措施控制數字化制造過程中說使用的計算機軟件。 (12)控制溫度、濕度、清潔度、靜電防護等重點環境。當產品特性形成的過程受環境條件影響時,應根據產品特性需要實施相 關工作環境參數的控制,在相應的過程文件中做出明確的規定,并保持監視、測量、控制和改進措施的記錄。還應綜合考慮物理 、化學、社會等多種因素所構成的其他環境影響。 (13)識別并控制多余物。對多余物的控制做出規定,多余物控制環節包括對相關現場、過程的排查、清理和防護。在生產和服 務提供過程中,應識別需要控制多余物的場所和過程(包括軟件產品)。 (14)規定技藝評定準則。確定技藝評定準則的需求,采取適當方式規定技藝評定準則,如文字描述、圖樣、標準;或者樣件、樣 板;或圖示、噴漆用的色板、彎管用的樣件等。需要時,按測量設備的要求實施管理。 (15)實施首件自檢和專檢。按策劃要求開展首件自檢和專檢。自檢和專檢通常不使用同一件測量設備進行檢驗,保留實測信息 ,并對首件做出易于識別的標記,如對首件隔離擺放、涂色、使用標牌等。不宜實行首件自檢、專檢的產品,組織必須制定具體 的、行之有效的替代控制方法。 (16)控制器材代用。規定器材代用的方法和程序,完善申請、審查和批準手續。代用單的管理應符合組織策劃的要求,便于追 溯。影響產品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的器材代用,應征得顧客同意,并納入技術狀態管理(控制)。對本條款的應用應與 8.5.6 協 調一致。
博慧達ISO9000認證有限公司(雷州分公司)自成立以來,堅持以守誠、便捷、資源整合、促進行業為理念,堅守主業、專注副業,深挖 ISO9000認證上下游產業結構,以行業領軍為愿景,為 ISO9000認證行業的發展為使命,狠抓管理、認真學習、專業培訓,打造出一支專業化團隊,成為了行業的新星。